心得体会
王文博
作为一名研究生新生,第一次参加年度汇报,我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既紧张又兴奋,还夹杂着一丝被老师批评后的羞愧,不过也从其他新生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同时也了解了团队的文化精神和老师们的工作建议,总体而言收获颇丰。
因为加入团队最晚,我并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可以介绍的内容,这一点让我尤其紧张和不安。旁听其他同学的汇报时,更能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差距。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对研究内容的深入理解,以及清晰的表达与严谨的逻辑,都让我自愧不如。同样的学习阶段,他们已经在学术道路上稳步前行,而我却还在起点处显得懵懂无知,这种对比带来的冲击,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需要追赶的距离。更让我感到羞愧的是,因为一时疏忽没有携带笔记本,被老师当场指出,这不仅是对老师的不尊重,更是对这次汇报的不重视。那句关于学术态度与基本素养的提醒,像一记警钟在耳边敲响,让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轻率与不足。
自我介绍结束后,蒋老师向我们讲解了团队文化,对我们这些新生进行了科研思想教育,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了团队内的工作状态,为之后的研究生生涯提供了思想指导。蒋老师首先提出,希望我们成为学习型人才,提高科研素养,在团队文化中也有体现。团队文化中 “材料研究的最终目标一定是要有所用!不要自娱自乐!不要闭门造车!不要自说自话!不要人云亦云!我们要善学善思!要解决真问题!要做真学问!”开宗明义地展现了科研态度,过去我可能会觉得科研就是埋头做实验、发论文,但现在明白,科研的价值在于应用,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不能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要善于学习他人经验,同时独立思考,不盲从权威,以解决真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的学问才有意义。“注重实验细节,做好实验记录;物品分门别类,及时归位;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升科研素养!”
“要用数据说话!明天做什么,取决于今天的数据;后天做什么,取决于明天的数据!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等这些从具体方面体现了科学素养打含义。“科学素养”一词,乍听大家好像都明白,但要想具体地阐述明白对我来说还是颇有挑战。这几句话从养成良好的实验行为习惯,培养以数据为准的严谨作风,踏实地在实验室努力做实验的勤奋刻苦态度等方面,将科学素养这一概念掰碎揉进我们日常的实验以及学习中,提出了严格的标准以供我们新生日后的实践。在团队精神方面,蒋老师强调团结的重要性,不要有什么光电、热电的门户之分,大家团结一致才能更好地利用组里面的实验资源、学术资源以及我们这样的人力资源,群策群力,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拓宽知识面,更好地服务于工作。“要共同成长,要相互成就,不要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凡是对工作有利的,我们都要相互能出汗,能红脸!我们不要假和谐!我们要真正营造和谐向上的团队氛围!” “要有创造力,更要有执行力!我们不需要各想各的,这样很容易导致一盘散沙”等团队文化就表现了团队成员相处的愿景,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科研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才能共同进步。体现了团队中真诚交流的重要性,在科研中,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是难免的,只有坦诚相待,甚至为了工作争论得面红耳赤,才能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这种真和谐的团队氛围,能让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促进团队的健康发展。
事后回想,这次经历更像是一次及时的警醒。它让我明白,“新生”的身份不该成为懈怠的借口,学术研究需要从一开始就秉持严谨认真的态度,那些看似细微的习惯,恰恰是构成良好学术素养的基础。如今,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规范的学术习惯,从基础的积累做起,时刻提醒自己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次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我知道,想要缩小与他人的差距,需要付出持续的努力,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从当下开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总能慢慢跟上大家的步伐,在学术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