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甬者有才(https://mp.weixin.qq.com/s/pbb3pqgRx5yZpZkAoNMGQw)
05.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实验室·苗丽娅
指导老师:谈小建研究员

个人简介
苗丽娅,2020年6月毕业于燕山大学,于2020年8月进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后于2023年8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为谈小建研究员。博士期间主要从事碲化铋基热电材料及器件方面的应用研究,以第一作者在Adv. 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篇,获得了2024-2025学年三好学生、“温州宏丰”企业冠名奖学金和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等荣誉。多次参加学术活动,获得2025材料大会热电材料与器件分会优秀闪报奖。
科研感想
时光荏苒,自2021年秋入所至今,我已在宁波材料所度过四年有余。回首初入所时的青涩,至今在知识与思维上的成长,感慨良多。“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我由衷感谢材料所提供的卓越科研平台。所内仪器设备完善,测试平台与研究生处各位老师耐心指导、平易近人,使我获益匪浅。同时,我也深深感激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课题组的蒋俊老师与谈小建老师。自我入组之初,他们便教导我:“材料研究的最终目标在于实际应用,要善学善思,解决真问题,做真学问”,这为我确立了清晰的科研导向。组内同学互帮互助,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持续激励我前行。
回顾这段历程,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第一,应充分肯定努力的价值。科研之路从非坦途,实验受挫、构想落空皆为常态。我们应当认识到,前期的所有努力均在为最终的成果奠基,就像人永远不可能只吃最后一口饭就获得饱腹感。那些研究中看似偶然的突破,实则源于长期持续的积累——通过系统梳理大量文献,我们才能把握所研究领域的基本脉络;经过反复的实验优化,我们才能使初步猜想转化为可靠数据,不断加深自己对所研究事物的理解。
第二,需持续培养乐观的心态。科研中的乐观并非盲目乐观,而是在实验失败后仍能保持冷静,理性分析问题,明确改进方向,并厘清后续思路。这种乐观的心态可以通过平时的锻炼来强化,我们需要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导者。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书法、长跑等长期爱好,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避免沉溺于短视频和小游戏带来的即时满足。
第三,要重视与老师和同学间的合作交流。 我所在的课题组在老师的支持下,同学们拥有较高的自主权,可以大胆地发散思维,研究构想也不受基金与项目的过度限制。然而,这也可能导致研究思路出现偏差,因此我们必须保持与导师的密切沟通。我认为导师如同科研中的灯塔,能在关键时刻指引方向,我们不应该因为畏惧所谓的“批评”而朝着错误的方向渐行渐远。同时,与课题组同学的交流同样重要,与不同课题的同学们讨论时常常能带给我新的知识启发与宝贵建议。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宁波材料所提供的优秀平台,以及所有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愿大家在各自的科研道路上不断深耕,持之以恒,做出真正有价值的学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