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宁波材料所印象札记
生命犹如流水河,岁月如潮涌来去。在辗转的旅途中,总有一些重要的人如夜空中的明星,照亮我们的前行路。于我而言,我的导师蒋俊研究员就扮演着这个角色。深耕材料所18年,从研究所第一位博士后到研究员和团队负责人,始终不变的是他对于“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定位的坚守以及对于老师职责初心与使命的践行。
聚焦真需求,勇啃“硬骨头”
当前热电研究仍更偏向于基础科学问题,在应用示范研究方面相对较为迟滞。面向用户单位实际需求但又超高的技术指标,蒋老师激流勇进,拍板承担了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科研任务。随后,在所党委的带领下,我们成立了“高效热电材料与器件”突击队,并压实责任到个人。后续的无数个周末乃至高温假、国庆假期,作为突击队队长,蒋老师都一直保持着紧张的工作状态。期间,为了突破大尺寸样品烧结成型,他和我们一起在实验室门外吃了两周的盒饭。天道酬勤,一次次的改进终于突破了高性能工业级样品宏量制备技术瓶颈。当我们实现了转换效率超过10%并完成了十千瓦系统装配的预定目标时,“做好曾经想做而未做的事,这是一种幸福”,蒋老师的这句话更是让我们所有人为之动容。
“攻关突击队”授旗仪式
自主式培养,高标准要求
“不要给自己设限”,这句话蒋老师经常强调,他特别推崇学生敢于提问并带着问题来讨论。组内从不实行严格的导师制,而是鼓励我们和所有老师交流,也通过国内外会议主动为我们创造更多与学术大咖面对面的机会。针对某一专业问题有疑惑时,他会通过建群的方式邀请相应老师,让我们直接沟通,建立更准确的联系。调动大家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蒋老师对于科学研究严谨性的高要求更是一如既往。记忆最深的是在一篇关于硒化锡体系的论文发表之前,由于对数据的要求非常高,他将样品分别寄送多家同行单位复测,数据前后复测了十几次,确保无误才准许投稿。
亦师亦是友,团队大家长
由于身兼数职,蒋老师日常工作琐碎且繁重,加班是常态,但在指导学生方面,他总会全身心投入。每当路过实验室,看到学生们专注于研究,他都会脸上洋溢着喜悦进去和大家交流,以独到的见解答疑解惑。在我攻读博士学位五年间,他不仅在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大小论文撰写修改等方面提供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也在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上也给予了许多具体指导。此外,为了拉近师生以及同学间的距离,增强课题组凝聚力,蒋老师每年都会定期组织团建,并下厨做上几道硬菜,再配上烤全羊,我相信这是我们每位同学都忘不了的美好回忆!在这样一个充满凝聚力的大家庭中培养出的团队精神,也为我们日常科研以及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团队集体照
九月金秋,教师节是这个季节的主题,得遇良师,春风化雨,人生至幸。我也会以蒋老师为榜样,脚踏实地,不畏艰难,精益求精地做好本职科研工作。在此,祝愿蒋老师春晖四方,桃李天下,四时康健长乐!祝愿光电热功能材料与器件大家庭蓬勃发展,日胜一日!
(先进制造所 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