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甬者有才(https://mp.weixin.qq.com/s/2al9dtFCGyGFFnRN6DPtoA)
2023年度优秀导师专访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蒋俊
Introduction
Q1 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团队的主要人员情况和主要科研方向?和三年前相比有没有变化?
A 团队现有员工13名,包括5名研究员、1名正高级工程师、3名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4名博士后/实验师,此外还有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热电材料与器件、透明光功能材料与器件。与三年前相比,团队新增1名“关键人才”正高工、3名富有创新活力的博士后,他们共同获得了宁波市甬江引才团队B类支持;去年所党委支持成立“高效热电材料与器件攻关突击队”,持续推进核热温差发电技术应用落地。
Q2 您目前团队发展的愿景是什么呢?
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
A 关于科研创新,有一句通俗说法我非常认同:“做的东西,要么要上书架,要么要上货架”。上书架不仅仅是指论文,更高的标准是能够写进教科书;而上货架则是要开发出能够被市场接受的产品。多年来,我们团队始终围绕着这两个目标在一步步延伸开展工作,以承担的来自科技部、基金委、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市以及高技术领域的多类重要项目需求为牵引,建立了“理论计算-制备实施性能优化-器件实现-应用推广”完备研发链,未来团队将继续致力于光-电-热等能量转换材料与器件研究,立足能源和医疗等领域的发展需求,践行“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的发展使命。
Main fields of interest
Q1 对于您的研究工作中,现在最令您骄傲的内容或结果是什么呢?
攻坚克难、扎实迈进
A 我最欣慰的是在过去两年中,团队重点围绕核热温差发电关键技术研发,实现了中低温区热电材料性能优化与批量稳定制备,性能处于业内领先水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热电发电器件规模化制备工艺制度,已稳定制备约5000枚高性能器件,并与合作单位联合研制了我国首台10kW级“双高型”热电发电系统,为特殊电源研制与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Q2 您对于课题组开展的研究领域的未来有何展望?
多学科协同、致力实用创新
A 在热电材料与器件方面,开展多学科交叉的协同创新工作,以材料制备为基础,以拓扑结构设计为指导,实现低阻高可靠器件集成,助推工业废热回收以及核热温差发电技术应用落地。在透明陶瓷方面,发展满足PET/CT探测器应用的高性能闪烁材料;开发适合LD光源激发特点的多色稀土功能荧光陶瓷,实现照明与显示应用。
advice to youth
Q1 连续三年获批宁波材料所优秀导师,您可否简单介绍下您指导研究生期间的宝贵经验或体会。
教学相长,积极沟通
A 在研究生指导方面,我最大的体会就是除了必要的方向性指导,要尽量少给予具体路径的指导,我鼓励研究生本人要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教学相长很重要。研究生在知识储备过程中要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要能够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并且思考相应的解决方案。我们团队采取月报形式,及时了解大家在当月的科研动态,适时交流想法和推进进度;真有具体问题,也非常欢迎随时交流讨论,及时解决。我也会引导和鼓励研究生直接参与有目标导向的创新性科研工作,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Q2 您认为一个成功的研究生应该具备哪些关键能力和素质?您如何帮助学生发展这些能力?
导师简介
学习及工作经历
● 2011.01-至今: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 2012.03-2013.02:
美国波士顿学院公派访问学者
● 2007.04-2010.12: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春蕾”副研究员
● 2005.07-2007.08: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博士后
● 2002.03-2005.06: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 博士学位
● 1996.09-2002.03: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硕士学位(学硕连读)
个人主要荣誉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负责人
● 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
● 宁波材料所所属先进制造所副所长
● 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
● 入选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工程”
● 获得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
科研成果
● 发表SCI论文200余篇
● 申请专利70余项
● 参与主编专著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