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宁波材料所印象札记
人生就如一趟列车,在每个停靠点都会遇到不同的人、经历多彩的事,让自己或多或少改变一些、收获一些,然后背上行囊继续前进。同时,这趟列车上也会有些人默默地将人生的瑰宝无私地赠与你,也正是因为他的出现,未来的人生旅途会变得分外明亮,你对未来也会更加期待、更加坚定。于我而言,我的导师——蒋俊研究员就是这个人,作为宁波材料所的第一位博士后,蒋俊老师始终坚持“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定位,现任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团队负责人,指导培养了众多优秀的研究生。
蒋俊研究员
深入企业,启发式引导
初见蒋老师,是2016年的春天,时值紧张的研究生复试。出于对光-电-热转换材料的兴趣,我敲开了蒋老师办公室的门。蒋老师和蔼的微笑、亲切的问候,让我的紧张一扫而光;当谈及研究方向时,蒋老师从原理、应用与挑战等方面向我悉心介绍,“闪烁陶瓷、热电材料、石榴石荧光粉”一个个陌生而有趣的名词不绝于口。言罢,他还亲自带我到实验室参观。看得出来,蒋老师平日的工作非常忙碌,但他还是十分认真地向我介绍实验的科研设施,这也坚定了我选择蒋老师作为自己导师的想法。
进组后,选择主修的专业和方向是许多研究生面临的一道难题。除了推荐优质书籍、文献,蒋老师还带领同学们深入企业调研学习。其中,在衢州常山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本以为只是一群人走马观花式的参观,马上就被一连串的提问“打了脸”。生产上密封物料的玻璃管高温破裂如何解决,该现象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层状材料切割易解离破碎该怎么办……这一连串的问题,让我们这群学生哑口无言,这也是我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实验室与生产线的巨大差异,不仅仅是物料数量的单纯增加、制备设备的简单放大,这个过程也伴随着许多实验室内不曾注意的问题,或许不会改变实验结果,却对工业生产影响颇深。蒋老师也正是用这种与企业面对面的直观方式,真正地从实际需求引导我们的研究思路,让我们在研究生初期便确立“做有意义的研究”的理念。而这不仅仅对我们研究生学习生涯意义重大,更会对我们今后科研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提倡开放式培养,坚持严谨治学
“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导师,不要局限于自己有限的研究内容,甚至不要局限于自己的课题组,要多从别的地方借鉴学习,积极开拓思维!”这可能是我听到蒋老师强调最多的话了。他鼓励我们多交流,也为我们积极创造尽可能多的交流机会。他经常请到国内外优秀的老师来所交流,开拓我们的视野,为我们创造与“大牛”直接对话的平台,让我们向顶刊发表者直接发问。在蒋老师引荐下,我也有幸与法国卡昂大学的教授开展了长期的合作实验,丰富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开拓了自己的视野。
虽然提倡思维开放,但蒋老师对科学研究的态度却是严谨、敬畏、一丝不苟的,他非常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重要的实验数据在发表前甚至需要经过不同研究单位的性能测试,力求结果准确无误。在文章专利投稿前,蒋老师更是会仔细检查,保证内容严谨准确。
是学业导师,亦是生活导师
作为团队负责人,蒋老师平日事务琐碎繁多。但是在指导学生方面,他总会亲力亲为。每每经过实验室,默默地看见学生们专心研究,蒋老师会心的笑容总是藏不住心里的喜悦欣慰。见到学生遇到困难时,他也总是不吝惜自己的时间及时提供帮助。他无论多忙,每周都会尽可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近况,定期检查实验进度,问问学生们遇到了哪些问题、采用了什么方法、如何解决以及下一步的研究计划。科研之外,他还会定期组织团队活动,每年的烤全羊和蒋老师亲自下厨制作的美味都是我们在材料所的美好回忆。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能够遇到蒋老师这样一位和蔼可亲、认真负责的好导师,是我的幸运。我们也将以蒋老师作为榜样,踏实肯干、求真务实,做好每一件事。在这里,祝愿蒋老师阖家幸福安康,工作顺心顺意!祝愿材料所越来越好,蒸蒸日上!